福清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阅读方友德戚继光横屿平倭第一捷 [复制链接]

1#

作者方友德

铁血军魂

英雄

扬我国威

01

这次,到宁德蕉城采风,我耳闻目睹了太多关于戚继光的遗迹和故事。我问当地的大人小孩:“你们知道戚继光吗?一位群众说:“谁不知道戚继光!他在我们横屿打倭寇,取得一次大胜利!”一位小同学马上接口吟道:“戚继光,响当当,杀倭寇,保家乡。”“月光光,照泥塘,戚公爷,出奇将,打得倭鬼无处藏。”另一个接着念:“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选题会上,我选中了《戚继光和横屿大战》,在填写采访要求时,我在单子上写下“横屿战役古战场遗址”,心里也想,四百五十多年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战场遗址?不过大出我意料的是,下午漳湾镇准时派车子过来接我。车子直驱横屿岛,我问:“还要坐船吗?”司机说:“早已围垦和大陆相连了。”不久,眼前出现一大片的耕海围滩景象,一边是网箱养殖场,一边正在建设新的工业园区,我想,这就是横屿古城场了。

横屿岛是一个长形的像一条蛇蜿蜒着的小山岭,分成蛇头、中笼、蛇尾三段。我在中笼下车后,路边只有一人在等我。同车来的镇文化站负责人卓斌华说,“走,到蛇尾去,那里山顶上,还遗留着一截倭寇当年修筑的防御工事,不过路很难走,村老农会会长林则金已经和三位村民,在前面为我们开路。”卓斌华说:“大约十多年前,我曾带北京和省里的考古学者上去过一次,当时也请当地老农带路。后来就再没有人去过。十多年了,原来开出的山径已经长满荆棘野草被湮没了。”我们走到蛇尾,开始爬山。只见农会会长和三位老农,两位带着劈刀,一位带着锄头,还有一位小青年,用一塑料袋拎着十几瓶矿泉水,跟随在后。老农们已经先行上山砍伐长到一人多高的茅草和芒萁,踩平地上的蒺藜(到处是有刺的蒲公英),削断一些灌木的枝丫。农会会长用锄头在山包上挖出一层一层的土阶,好让我们走上去。他们为了保护我,上陡坡时,两人先上,回头拉住我的手;一个殿后,紧托我的腰部,上拉下推送我上去。大约只有三百多米高的山头,披荆斩棘走了近两个小时,大家额头汗珠涔涔。终于见到倭寇当年用石卵垒砌成的一个观察哨和防御工事残留。在这四百五十多年前的古战场遗址上,可以瞭望四面八方来进攻的明朝官兵。四周大海,视野极远,一面可以监视对面蕉城的动静,一面可以防御从漳湾进攻的来敌。倭寇以为有这样的工事,可以高枕无忧。不料戚继光将军谋略更高一筹,打得倭寇措手不及,一败涂地。

回来路上,镇文化站卓站长向我讲述了戚继光入闽第一次大捷横屿战役的前前后后。

02

横屿岛又称“洪水岛”。坐落在三都澳西北隅的漳湾附近,原来是孤立于内海中的一个小岛屿。它方圆0.5平方公里,但其四周港深泥滑、地形险要。尤其是每当潮水上涨时,周围汪洋一片,潮落后,又是满滩烂泥,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隘。明嘉靖三十九年(年),—股在浙江受到当地军民有力打击的倭寇流窜并占领了此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横屿百姓民不聊生。而朝廷派出的抗倭军队已三次在此吃了败仗。两年后,戚继光率领他的戚家军收复了被倭寇占据了三年之久的横屿岛。这次歼倭大捷被后人称之为明代抗倭“第一奇捷”,丝毫也不夸张。卫星地图看横屿据《宁德县志》载:“明嘉靖己未四月,倭贼侵陷福安后,巢居云淡门,于嘉靖辛酉十月陷宁德县城,杀参将王梦麒等,人民肝脑涂地,莫可胜计,并掳子女二千余以归,倭贼尚留半数,迁徙横屿。横屿居海中,仅线石可通,潮滥非舟莫渡,贼自恃为天堑。南塘戚参将继光,由浙江来,于壬戌八月初六日渡金垂入宁德,收复县城后,于拂晓自县城出发,抵漳湾布阵毕,着数千众鼓行淖卤中,虽没膝没股,不敢退却……贼且骂且笑,以为兵入死地,而不知戚公之神算,正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时炮声雷震,众冲霄奋登,贼辟易莫支,千余悉歼,释归被掳数千人,此第一奇捷。”因此,横屿成为明代福建抗倭的三大战场之一,也是纪念戚继光抗倭胜利的重要遗址。时光回溯到年前的那一天。那是临近中秋佳节的一个午夜,趁退潮时辰,戚继光一声令下,大队人马由漳湾麒轔山出发,直抵拱屿鹭鸶头下海,然后涉泥前进;同时又命部将王如龙领兵断后,扼守路口,以防敌人逃脱。先头部队则以土橇代步,后续部队每人背负稻草一捆,随行随扔,在通往横屿的滩涂上铺就一条稻草路。将士们人人还携带着光饼串套在腰上脖子上,以便随时充饥。部队进入滩涂后,摆成鸳鸯阵,即以六人为一组,12人为一伍,每伍分成左右两排,并排前行。作战时,各伍之间前后左右互相配合照应。戚继光亲自擂鼓助威,让将士们百步一歇,休整后继续前进,不到半个钟头,就直捣横屿的倭寇巢穴。倭寇大惊,怀疑戚家军自天而降。戚家军随即与之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此刻,负责断后的王如龙及时带领部分将士上岛接应,顿时士气大振。而部将吴维忠又成功烧毁了设在横屿中笼的倭寇粮草,倭寇头目四散逃窜。戚家军便趁势四面围合,乘胜追击,歼敌三百多人,夺获兵器一百八十多件,生擒倭贼近三十人。大部分残敌在慌乱之中夺舟向海上逃命,又被埋伏的戚家军堵杀。当场被杀死、淹死计六百多人。戚家军还救出被倭寇抓去的男女群众八百余人。而这场抗倭大捷从攻岛战斗开始到结束,还不到三个时辰。宁德城乡群众闻此喜讯,无不额手称庆。多年前的倭寇匪巢遗址戚家军这次所以能迅速攻破横屿,全歼岛上倭贼,为民除了大害,主要归功戚继光善于用兵布阵。戚公爷来到漳湾后,为了摸清敌我双方情况,时常亲自出来微行察访,到处求师问计。有一天,戚公爷和陈大成化装成商人来到岐后沃。这里居民多是依靠讨海谋生的穷苦渔民。自从倭贼占据横屿三年来,这一带的渔民都不敢出海捕鱼了。老百姓怕被倭贼抓去做苦工。现在大家看到村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年轻力壮的都纷纷躲藏起来。当时有个年轻人,从屋后扛起土橇,一口气跑到岸边海涂上,只见他抬脚一踩,连人带橇像飞箭出弦,一转眼就离岸老远了。戚公爷觉得很新奇,就找父老问清情况,原来,这一带村民每当退潮后在海滩上讨小海时,都要使用这种土橇作交通工具,它滑起泥来就像雪橇滑雪,既迅速又方便。戚公爷听了很高兴,把原先躲藏起来的乡亲们都请了出来,说明自己就是要打横屿灭倭贼的戚家军,想借大家的土橇用一用。乡亲们听说是戚家军要为民除害,都高高兴兴地拿出土橇来,还帮助戚家军训练土橇滑泥技术。借来的土橇毕竟有限,只够先头部队使用,那大队人马呢?戚公爷又捉摸开了。潮水一退,十里海滩全是烂泥,人踩在海涂上,十有八九是会沉下去的。眼下要争取在一两个小时内,乘潮水未回涨前攻上十里外的横屿岛,真有困难了。于是,戚公爷决定再向当地的父老们请教。这一天,人都到齐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位大家称为“锦囊伯”的老人说,如果每人带上一捆稻草,在海涂上走一步扔一把,随走随扔,一路铺去,不就铺出一条稻草路了吗?戚公爷听了高兴地拍着锦囊伯的肩背说:“果然名不虚传,锦囊伯就是人老计多。”戚公爷随即吩咐向邻近各村征集稻草,说是供应马匹草料,其实是准备攻岛时铺泥开路用的。横屿岛中景漳湾村和横屿岛正好对面,两岸相隔不过十华里,这边升火做饭,岛上就会发觉,为了不惊动敌人,又不让战士们下半夜空着肚子攻岛,必须预先准备干粮才行。干粮倒是好做,可行军手上拿着饼子,还怎么打仗呢?戚公爷连日来都在揣摩这个事。这一天,他从麒麟山下走回帅营去,见一位老大娘正在用长铁针穿着一串跳跳鱼放在火堆上煎烤。是呀,假如也这样把饼子中间穿个孔,用黄草结成一串一串,让士兵们挂在身上,就能腾出双手弄枪舞棒了,而且什么时候肚子空了就撕下一块来,该有多现成啊。戚公爷想到这里,心中欢喜,随后就派人通知五沃的饼店师傅把做饼的时间、数量和做法都一一交代。这几天漳湾百姓对戚家军就要出征横屿岛,已经有了感觉,大家都暗暗商量,我们应该想法帮助军队做点事。有的说,我们不会打仗,替戚家军准备干粮总是可以的。于是他们把棋盘街饼店的福安师傅叫来了,合计合计为戚家军准备干粮的事。福安师笑着说,戚公爷昨天一早就派人通知我们了,要各家饼店赶制饼子。他还把戚公爷如何要求在饼子中间钻个洞,用黄草连成串的办法,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五沃父老交代福安师,请他通知各家饼店:第一,饼子就照戚公爷说的做,还要加料做好,但千万不能收戚家军的钱;第二,做饼的面粉和盐,我们随后送来;第三,按戚公爷规定的时间做好,如果人手不足我们派人帮忙。后来,戚家军攻打横屿岛时,就是用漳湾五沃百姓送来的饼子带在身边做干粮的。打那以后,这一带的饼店师傅做饼时,总要往当中钻个小洞,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功绩,还把这种饼子叫作“光饼”,一直流传到现在。威公爷进攻横屿时,为了迷惑对岸的敌人,中秋节这天晚上,漳湾五沃一时间全部闹腾起来了。只见家家门前都挂上了大红灯笼。一队队军民大众,个个手执香球、火把,由高灯、响器前头引道,最后用渔船上粗缆绳绑住一块块大石头,在漳湾的长街上从街头来回拖来拖去,发出隆隆巨响。这样一来,倭寇认为今天晚上不会有事,结果中了戚继光计谋。打从这一年起,每逢中秋佳节,宁德城关和漳湾等许多乡镇,都要举行拖石和火炬游行来纪念戚家军的剿倭胜利。

03

春日的戚继光公园里,绿意盎然,繁花争艳。我和继光社区的余深銮、陈永金等干部自公园大门拾级而上,青翠的竹子像严整的兵士矗立道旁,为公园内温馨祥和的景致添了几分威严。继光公园位于蕉城城关西部,背靠白鹤山麓,是年继光村农民为了纪念曾在闽东抗倭并立下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自发集资筹建的。穿过竹径,绕过灵溪禅寺,渐渐来到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中央垒石作城堞状,一尊高11.5米的戚继光横剑跃马雕像耸然其间。他盔甲加身,策马远眺,神情凝峻,目光刚毅,居高临下,俯瞰着宁静安详的蕉城。公园山门刻着一副对联:“面对蕉城看今日琼楼玉宇,神驰横屿忆当年金戈铁马。”正是此情此景惟妙惟肖的写照。当地关于戚将军橫屿抗倭英雄事迹的纪念地,还有戚公祠、功德祠、继光街、恩泽坛等,我在当地干部陪同下一一参观摄影过。继光街在当时宁德县城关衙前街,就在我们入住的蕉城东方国际大酒店门外大街。当年戚继光将平倭的大本营设在这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的平倭功绩,把这一带改名为“继光街”。而现在蕉城区规划中的三环路还有一段三公里长的继光路,正在建设之中。

04

归途中,经过思儿亭。这也是一处与戚继光有关的史迹。思儿亭的周围,几棵木棉树寂寞地绽放着英雄花,叙述着四百五十多年前一段荡气回肠令英雄泪满襟的戚继光斩子的故事。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在福州、莆田等地,这一故事还被改编为闽剧和莆仙戏《戚继光斩子》,以艺术的形式在民间盛传不衰。此外,在福建福州、宁德、连江、闽侯,浙江义乌、台州等地也有类似的传说,也有戚继光哭子的思儿亭。这故事到底是不是历史事实?到底发生在哪个地方?斩的是哪个儿子?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一种说法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发生自福建宁德麒麟山。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戚继光率八千义乌兵入闽抗倭,头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的巢穴——横屿。横屿是一个海上孤岛,与宁德樟湾村隔海相望,倭寇在岛上修建了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戚继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观察谋划之后,先命张谏、张岳在横屿西、北陆上布阵,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张汉率水师在横屿东部海面游弋,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自己则率领戚家军的主力从南面进攻。在攻击发起之前,戚继光晓谕全军:“潮水涨落极快,分秒必争,只许勇往直前,不准犹疑回顾。违令者斩!”戚继光任命儿子戚狄平为先锋官,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打先锋。戚狄平率军行至麒麟山下的宫门嘴时,担心父亲年老力衰,跟随不上(另一种说法是他怀孕的妻子前来送行),便下马回头向樟湾方向望去。这时跟在后面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传达,不觉也都停了下来。戚继光率领中军跟在后面,突然发现前面的队伍停了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立即派人询问。将校回报说:“前面没什么事情,只是因戚先锋回头,兵士疑惑停止前进所致。”戚继光听后大怒,立刻令人将戚狄平绑至马前,训斥道:“你身为先锋官,带头违令,致使三军疑惑。如若不按军法处置,又以何服众。”说完命令帐下军校将戚狄平绑出,斩于军前。戚继光身边的将士纷纷跪地说情,也无济于事。不久,戚继光攻占了横屿,带军回师时,路过麒麟山,想起被自己斩杀于此的儿子,不禁伤心落泪。后来,当地的人民感于戚将军父子的抗倭功劳,就在戚继光当年立足思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取名为“思儿亭”。在戚公子被斩的麒麟山角树立了一块石碑,名曰“恩泽坛”,以永远纪念戚继光和戚狄平抗倭保民的万世恩泽。关于戚继光斩子的说法史籍还多有记载。如福建《仙游县志》记载:“戚公至莆田,将出师,烟雾四塞,其子印为先锋,勒马回,且求驻师,公怒其犯令,杀之。”年代比戚继光稍晚的沈德潜也曾说过:“戚继光斩子……此军法所不贷,不得已也。”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兵家类存目》中还收录了戚继光自己所写的《纪效新书》,其提要曰:“第四篇中一条云,若犯军令,便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厥后竟以临阵回顾,斩杀长子,可谓不愧所言矣,宜其所向有功也。”但是,有人认为所谓戚继光斩子很有可能是被后人杜撰出来的,是为了赞扬戚继光严明军纪。郭沫若为写戚继光的戏剧,曾委托福建图书馆馆长萨兆寅查阅史料,结论是“查无此事”。首先,查证正史,至今没有发现戚继光斩子的记录。所有对戚继光的事迹有明确记载的正史如《明史》、伊璜《罪惟录》、董承诏的《戚大将军孟诸公小传》、汪道昆的《孟诸戚公墓志铭》等书都没有提及过此事。《明史·戚继光传》说“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但是也同样找不到戚继光斩子的记录痕迹。其次,戚继光著作《止止堂集》中《九鲤湖祈梦》一文中,有“重之以子嗣之忧”一句,当年戚继光已经40岁,倭寇已经平定,而戚继光尚无儿子。《戚继光年谱》中,记载戚继光有五子一侄,其五个儿子名曰祚国、安国、昌国、报国、兴国,并没有戚狄平的名字。窃以为民间传说,口口相传,代代美化,甚至趋向神化,自有其生长茁壮的土壤,不必再考证其虚实,争论不休,听其自然最佳。

05

戚继光生于年,明代山东东牟县(今莱芜县)鲁桥人,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身为将门之后的戚继光,自幼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好读书,有壮志,可谓文武双全。他不仅能领兵打仗,还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武术家和兵器制造家,写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练兵纪实》等武术、军事名著。而他的诗才也并不逊色。在宁德抗倭期间,他也留下了不少诗歌传世。他曾写过一首《宁德平》的七绝,生动描绘了蕉城遭劫后的惨状:“孤城已复愁还剧,草芥通衢杂藓痕。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冷月有悲魂。”在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后,戚继光还即兴口授《凯歌》一章,教给将士们唱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于山戚公祠

年1月5日,被贬回乡后的戚继光郁郁病卒,终年61岁。戚继光去世后,老百姓感恩戴德,岁岁祭祀。除福建福州于山的戚公祠外,闽浙一带如临海北固山、温岭新河、福建宁德、福清、莆田等地都设有戚公祠。蓬莱戚继光纪念馆铜像和长城金山岭的戚继光雕像依然光辉闪耀,承受万民膜拜。

P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End·

责任编辑丨何巧银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