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秋明作品镜洋磨石村人文荟萃,福清无 [复制链接]

1#

磨石村位于福清市西郊、福厦公路45公里处东侧,距城区15公里。以磨石、埔下、何厝3个自然村组成一个一个行政村,统称磨石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人。有30万立方米的东坑底水库一座、茶场一个。

——磨石村历史悠久。封建时期,磨石村车马不绝,店铺林立,主要店铺有典当铺、南北京果铺、苏杭绸布庄、酒馆、客栈、棺木店等数十家,时有“磨石市”之称。解放前,磨石村曾是支前、土改反霸的基点村。全村有10个姓氏:黄、林、陈、薛、何、李、余、杨、吴、王。其中80%姓黄。

——磨石村人文荟萃。黄氏始祖黄自修,元至正十二年(年)自永福县一都村(今福清市一都镇)迁居该村,开始繁衍生息。壶峰黄氏原有“一宗五祠”,现存四祠。明朝中期虎丘22世、壶峰3世黄泗建祠于壶山下,俗称“悌干宗祠”(亦称官厅祠堂),壶峰5世黄梧岗建黄氏(宗祠)总祠。

此后,黄瑶后裔黄标建“孝干宗祠”(俗称街尾祠堂),黄璟派系建西干宗祠(俗称旧黄祠堂),另有已毁的“慈干支祠”。黄氏宗祠(总祠)为土木结构七柱建筑物。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年),民国二十年(年)、年皆重修。占地平方米,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明代大学士张治、礼部尚书王学夔、状元陈谨、翰林院编修薛沄曾为祠堂撰写柱联,部分柱联尚存。该祠还保留先祖遗留下来的“黄氏家训”,它成为黄家后人珍藏的传家宝,在教育下一代、推动好家风代代延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前,在壶山寺北侧,建有3座牌坊:烈女坊(明天启年间为方慕宋所建)、桥梓联坊(明正德年间为黄钰、黄泗父子所建)、进士坊(明嘉靖年间为黄仁惠所建)。往波兰村的路旁,还建有2座明代节孝牌坊,或为俞瑞哥、黄氏女、林柔宋中的两个人所建。

——磨石村景点众多。仙井岩位于磨石山半山腰上,因在岩壁上,故改名“仙井岩”。“仙井岩”之名源自一口取之不尽的“仙井”。山上建有文昌阁、朱子祠、五帝庙、武安殿、观音堂等,香火鼎盛。景色壮观,石景林立,仙洞、仙台、仙井、仙松、仙船、仙桥、仙石闻名遐迩。

三朝名相叶向高小时候曾在此攻读诗书。叶向高、铁面御史林汝翥、罗浮仙人施起元、黄梦麒等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题刻。这些题刻于年列为福清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浦坑北村人、营山知县毛鸣歧有《仙井岩次叶文忠先生韵》和诗一首。壶山寺建筑面积平方米,于年重修。规模雄伟,有大雄宝殿、伽蓝殿、舍利宫、僧房等。寺庙门前有一棵百余年的老榕树,被称为“门榕”,为年列入福清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福建省古树名木”。

——磨石村古风浓郁。至今保存多座黄氏古厝,系聚居式古民居群。每座皆为典型的悬山顶砖木结构,规模庞大,占地面积有50多亩,有的三进三天井,有的五进四天井。这些古民居红砖碧瓦,十分壮观,据考证始建于明代,有多年历史。据记载,当时文人进京赶考都要从该古厝门前的古驿道通过,并在此略作休整。

著名的“智丰店”主人经营酒、布、米、鞋等物品,富甲一方,留下的建筑物,令人惊叹!磨石村至今保留着八月十五“拔草龙”(也叫“拔龙绳”)的习俗,目前正在申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磨石村人才辈出。古代人物有:黄自修,宋淳祐三年(年)承务郎;黄济,明永乐九年(年)进士,敕授文林郎;黄钰,明成化十三年(年)举人,敕授文林郎,浙江丽水教谕;黄泗,明弘治八年(年)举人,敕授文林郎,江西兴国知县;黄仁惠,明嘉靖三十二年(年)进士,江西新淦知县;黄大有,明万历四年(年)举人。当代人物有:黄必垚,航天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黄迪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审,著名画家;黄以云,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林秋明

转发有时比赞赏更美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