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点烛山》郭成辉摄于江镜镇
《古宅喜事多》郭成辉摄于江镜镇
《薪火相传》郭成辉摄于江镜镇
《薪火相传》郭成辉摄于江镜镇
南宵村民在点烛山郭成辉摄于江镜镇
2月20日晚,江镜镇南宵村大厝底古民居灯火辉煌,流传多年的“点烛祈福”闹元宵习俗在薛氏祖厅倾情演绎。
“正月十三点烛山,大厝民居红灿灿”70岁的大厝底薛氏村民薛贻铨介绍说,“元宵节点烛庆添丁,这个风俗从不间断,即便是文革期间‘破四旧’,薛氏祖厅依旧灯火辉煌。”据了解,该家族自清代乾隆年间迁居南宵,多年来,家族成员已从原先的几户人家,发展到年初的多户人。“点烛活动是添丁户到祖厅举办的,意在人丁兴旺,所以要热烈庆祝。”薛贻铨说,南宵村大厝底的“点烛山”已经形成“制度”。年度的添丁户,在元宵节前夕得向大厝底祖厅管理处上交斤花生,花炮7捆,每户再出元现金用于布置和闽剧演出费用,不够的由祖厅管理处积蓄中补贴。
记者采访村民薛武获悉,添丁户家家都乐意“做闹热”庆祝一番。他说自己自愿送来10捆花炮,“超额”完成交花炮任务。同时,还带着家人老奶奶及朋友到现场布置,一起欣赏“正月十三点烛山”盛况。
记者看到,该祖屋为六扇三进,有两个护廊,面积达0多平方米。大厅里,几张八仙桌呈一字纵向排开,每张桌上各有“烛母”一对,还放置若干“白花”(寓意生男孩)、糕点,其安放红烛的烛台结构非常特殊,一层比一层高。这些烛台有3阶和4阶之分,3阶的每行可以插进12支蜡烛,4阶的每行可以插进9支蜡烛。“为什么总数都是36只红烛呢?它的层高莫非就代表‘山’。”村民薛明辉告诉记者,正月十三点烛山,那数字就是村民们讨个吉利数:六六大顺!他说,“烛母”在点烛山中途,将由户主请回自己家中。36支小红烛点燃一半后,喜户会带上若干“白花”,在锣鼓声的陪伴下,送往村中上年新婚未育男丁的村民家中。“那寓意,就是祈求来年也能生下男丁呗。”薛明辉说。
当天晚上,夜幕降临后,记者看到薛氏族人纷纷点燃自家的红蜡烛,星星点点的烛光将薛氏祖厅映照的如同白昼。此时,大埕上烟花齐发,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庄洋溢在浓郁地节日气氛中。(福清侨乡报郭成辉)
福清美食家
福清美食情报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