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省唯一福清医生获ldquo [复制链接]

1#
壹福清官方新闻平台,每天推送福清最权威信息。在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向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我市城头镇吉钓村卫生所王锦萍医生当选为全国“最美医生”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全国“最美医生”

8月19日20:06分

CCTV-1首播《闪亮的名字最美医生发布仪式》

福清市城头镇吉钓岛乡村医生王锦萍

获得“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发布仪式现场

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

为王锦萍等人颁发了

“最美医生”荣誉证书

点击视频观看↑↑↑

现场还播放了

“最美医生”王锦萍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

生动讲述了她的从医之路

点击视频观看↑↑↑

年“最美医生”宣传发布活动通过视频记录和现场讲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关怀关爱;集中展现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全心全意投入防控救治,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生动展示了以丁文祥、王文涛、王锦萍、杨惠云、肖颖彬、饶明俐、柴嵩岩、徐建国、蔡卫平、魏文斌和健康扶贫团队为代表的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工作岗位,精炼医技医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今天,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记者采访的王锦萍说,全国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乡村医生,做的比她更多也更优秀,她能够当选全国“最美医生”既激动又高兴,这个荣誉来之不易。王锦萍说,我愿意一直坚守在海岛,做海岛村民一辈子的健康守门人。

以大爱托举生命接力护佑人民健康中国医者之魂始终如初!今天,《中国人口报》刊登专版报道“岛上村医”,讲述福清市城头镇吉钓岛乡村医生王锦萍坚守海岛34年,守护群众健康的事迹。“最美医生”王锦萍不止有医术之精妙,还有医德之美好。她上班的第一件事不是背着药箱出诊,而是扛着一个扁担去取药。整整34年,她用并不太强壮的肩膀,挑起了一座海岛上多名居民的健康重担。我们一起走进王锦萍,听听她的故事8月7日,王锦萍为一名不慎被狗咬伤的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8月7日正午,王锦萍顶着太阳从码头挑回药品和用来开通医保支付的电脑设备,累了,就在阴凉处歇一会。她身后的背景画为吉钓岛全貌。●岛上村医●

城头镇吉钓村,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岛。船,是连接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34年来,王锦萍是岛上唯一的乡村医生。多年来,王锦萍和家人生活在不同地方,对于离开小岛的家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在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陪在他们身边,她也难免感到愧疚。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像钉子一样,扎在了守护群众健康的岗位上。他们或是在“大医院”,或是身为“大医生”,但在更多的角落,还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守护着一方健康。他们在乡野间,在偏僻的岛屿上,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将健康覆盖到每一个最小的家庭单元。在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岛,乡村医生王锦萍已经坚守了34年。她守望的是岁月中一张张逐渐衰老的面孔———他们离不开了,她也离不开了。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王锦萍获得“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8月6日晚上,忙碌了一天的王锦萍坐在村卫生所门前,用手机看起了新闻。日复一日地守在小岛上,让她学会了与孤独作伴。

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岛上村居错落,石头房子修建得很是密集。一幢二层小楼上挂着的卫生所牌子非常醒目,这里就是王锦萍的家。
  

34年来,她是岛上唯一的乡村医生。
  

随着捕鱼季到来,吉钓岛码头处,一条条渔船循着潮汐规律,不分昼夜地忙碌起来。渔船是他们最重要的依托,一些渔民大多时间生活在船上。多年来,岛上村民都有一种念头,不以讨海为生才是最幸福的,很多人选择离岛上岸,开启了另外一种生活,但是王锦萍始终没有离开。
  

如今岛上的村民,依旧过着夜不闭户的生活。若是身体不适,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找王锦萍看病。村民李好平在船上作业,操作机器时不慎受了伤,王锦萍给他紫黑的手指消毒包扎。眼前这个50多岁的男人,在王锦萍看来,就是村里的“年轻人”了。这里常住居民多人,近半数是超过65周岁的老年人。

8月7日,王锦萍为一位手指受伤的渔民进行消毒和包扎。随着捕鱼季到来,越来越多渔船开始日夜忙碌起来。

 

这座小岛仅有0.74平方公里,和广袤的陆地相比,就像是遗留在海中的一枚纽扣。那些将“衣扣”缝在生命里真正不肯离去的,逐渐只剩下了生活简朴的老年人,还有为村民们诊治疾病的乡村医生王锦萍,而她也已经57岁了。
  

生活习惯使然,岛上的老年人大多愿意独居,95岁的王雪梅就是其中之一。她患有多种慢性病,王锦萍平日里很是
  

王锦萍一边开展疫情防控,一边继续服务村民,吉钓岛也慢慢恢复到往日的秩序。除了白大褂,斗笠和扁担也是王锦萍的日常“标配”。无论是生活、防疫物资,还是村民们日常需要的药物,都靠她从码头挑回家,有时候上百斤的货物她也担得动。最近她还用肩膀挑回了新的电脑设备,想要为村民开通医保支付。
  

8月7日,王锦萍出门宣传“两癌”筛查项目并统计适龄妇女人数,路上遇到给她送诊金的村民,在婉拒后与之攀谈起来。其背后彩绘图为吉钓岛未来发展规划。

为了普及“两癌”筛查项目,王锦萍挨家挨户统计适龄妇女人数。面对这些老朋友,王锦萍感慨,很多童年时身边的玩伴都离开了小岛。对于离开小岛的家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在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陪在他们身边,她也难免感到愧疚。
  

王锦萍回忆,小时候村里也曾经来过一两个乡村医生,但是由于条件艰苦,来了不久就都离开了。缺医少药是她在岛上深刻的童年回忆,生病了村民们就上山采点草药,很多人把小病拖成了重疾,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艰难的日子我都捱过去了。”年,刚回到岛上的王锦萍,为了诊所几经“搬家”。后来,她索性把自己的小房子“改造”,腾出一层来作为诊室,全家人都在二楼打地铺,空间十分拥挤。夜里有病人来敲门,全家都会被吵醒。 

8月7日,一位妇女来找王锦萍话家常。无论是健康问题,还是生活难题,岛上村民都喜欢向她咨询。

 

对于王锦萍来说,岛上的恶劣天气常常是巨大的考验。吉钓岛至今没有避风港,有一次遇上台风天,村中一个渔民担心船只被刮跑,迎着风雨赶去码头查看,路上不小心磕破了头,出了很多血。无奈之下他敲响了王锦萍的门,24小时服务村民的她,没犹豫就打开了门,大风瞬间灌满屋子,直上二楼将屋顶掀翻。楼上传来了小儿子的呼救声,面对这样的情景,她也没露出丝毫抱怨。
  

早些年,出岛交通不便,王锦萍还要负责为妇女接生,前后迎接了多个新生命。20多年前一次成功抢救产后出血孕妇的经历,让她至今心有余悸。年,还在坐月子的王锦萍,还坚持接生了5个孩子,天气寒凉身体虚弱,她披个毯子就出门了。在她看来,只要母子平安,一切付出就都值得了。 

8月6日,王锦萍在出诊路上,偶遇在家门前洗澡玩耍的孩子,便向家长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

 

如今,岛上的学校也废弃了,小岛有了新的规划和建设,一幅幅美丽图景被刷在了墙壁上。然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要离开岛屿才行。“你不做了,我们就只能死在岛上。”王锦萍曾被村中一位老人的话击中内心,他们都老了,需要她的帮助,而与孤独一并化入内心的,是她对这座岛的温情。
  

8月6日,王锦萍家门口,几名村民主动来帮她处理新鲜的小鱼以做餐食。平日里,村民经常通过送一些自种蔬果的方式,表达对她的感谢之情。

去年底,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才有了夜灯,小巷变得不那么漆黑了。出诊时,也有了夜灯为她护航,不怕再次摔伤。得闲时隔着电视机和手机屏幕,她与外面的世界相连。夜晚依旧很黑,敲门声,问候声,脚步声,执着要送来的一点诊金,或是一些蔬果,又何尝不是为王锦萍早已点亮的一盏盏灯火。

■福州首个!福清福和万达将打造室内夜色经济街区!■重磅!福清首批23个街头绿地公园开园了!■定了!福清利桥街规划出炉!■杜绝浪费粮食,福清这么做!

部分文字来源/中国人口报新华社

记者/林明实习生陈凯婷

编辑/晓丽

福清市融媒体矩阵

长按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